:::

太平學區介紹

學校簡介網頁 / 2017-10-23 / 點閱數: 2537

太平學區介紹

 

地理位置及學區範圍

一、本校位於梅山鄉的太平村·梅山市區往東 14 公里的路程,由梅太公路(162 甲 線)一路蜿蜒攀升從海拔一百公尺爬升至一千公尺處,途經中外馳名的 36 彎, 懸崖峭壁,景觀千變萬化,是頗負盛名的太平風景區。

二、學區範圍涵蓋大平村、碧湖村全部和屬竹崎鄉緞繻村的紅南坑地區。

三、本校位於梅山深山區七村的最西端太平村°北鄰龍眼、圳南二村:東接碧湖、 大興二村:南往竹崎鄉:西接半天、安靖二村。

四、偏遠山區因交通不便,除每天往返各兩趟之嘉義縣公車之外、屋民大多以小汽車代步。

 

 

學區景點簡介

一、太平村

大平舊名「大坪」,在梅山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山頂上,有一處地勢平坦的小盆 地,移住民入住於此地,形成了市街型的部落,因其地勢平坦,自清乾隆時起即被命 名為大坪,直到臺灣戰後,才將地名正式改為「太平」。早期大坪居民多以經營竹林和造林維生,如今產業特色以高山茶為主,蘭花栽培亦日益增加,另有孟宗竹植群多處。

 (一)地名聚落

坪路:

早期前往山區的道路均屬陡峭難行的山坡地形,唯獨在這一帶地勢突然轉 為平坦,故得名。是太平村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,位於嘉 162 甲線 10.5 公里 處,約梅太公路 28 彎附近。因位於梯仔嶺之下,易取溪流來灌溉農田,現多 關為茶園或果園。現今平路人口不多,屬於散居部落,但它的自然景觀已成 為太平風景區裏重要的一部分。

 

下坑仔:

位於與望風台相對之龜山腳下,為一山谷地帶,地勢低又有溪流經過,故 名下坑仔。

 

水田仔:

於現今太平大飯店附近,外環道路未開關前,有深溪與「坪頭」相間隔, 適有窄地積成深潭,終年不竭,可灌概種稻,兼為冬季飲水之水源。

 

澹水坑:

沿圓山腳下太平國小西北側後方的溪流上溯,為水流匯集之地,終年不 竭,為村中重要的水源區。

 

水井坑:

翻越太平國小北側的山坡,為一山阿之地,周圍有水流,春夏時節極潮 濕,昔時種稻。

 

茅仔埔:


位於太平村東面,早期屬於偏僻地方,溪谷密佈,水源豐富。區內極具野 氣,樹林中山藤糾結,坡地也長滿背芒及茅草,故名茅仔埔。早期該處僅 蘭人行小俾,民國 65 年大興公路開通後經過,為此地帶來了便利的交通。

 

(二)景點介紹

  

梅太公路:

由梅山鄉市區往東 14 公里路程,這條公路從海拔 100 公尺至 1000 公尺。

一路婉艇攀升上下崎嘔,左右彎斜共有三十六個大彎,艱險壯觀。

 

民番界碑:

位於梅太公路三十二彎七仔彎路一公里處,經查該碑距今已有 244 年 (西元 1768 年)的歷史,是在清乾隆時期設置的,碑文陰刻於巨大

山石上,其內容刻有「山前屬民,山後屬番,請豎界碑區別民番界限 等上字句。

 

望風台:

近太平村落、海拔正好一千公尺的亭台,天清氣朗時視野極佳,極目遠 眺,嘉南平原景色一覽無遺。

 

孝思園步道:

起點在太平國小對面,以孝思亭為起點之環山步道,穿梭於孟宗竹林 間・豊富的芥多精今人心暁神倍 。

 

仙人堀瀑布:

位於太平往瑞峰 1 公里處,小溪因 50 公分落差造成多層次爆布,沖蝕 出奇石,旁有 1 公里之步道通往玉螺洞、仙跡石。

 

相逢瀑布區:

由太平往瑞里 3.5 公里處北茅埔左側步道下,約 20 分鐘可至萬坪石。 再 10 分鐘至相逢瀑布,由二支不同溪流在此匯集成一道瀑布,景色 頗為罕見。再續行 10 分鐘可至千年石洞。

 

祝壽山:

祝壽山舊名為梨子腳山,標高 1,176 公尺,為太平山境內最高的山峰,其 山上一帶並無人居住,設有編號第 228 號的三等三角點一座。民國 42 年楊 森將軍率眾登臨此山,發現此山景色秀麗,當時為了慶祝蔣中正先生八十 壽誕,而將此山易名為祝壽山。祝壽山沿途視野遼闊,可鳥瞰整個嘉南平 原的景觀。

 

大巃山:

大巃山即村民習稱的大巃顶、大巃頭,更早之前也 有人稱作「凍仔 頭」、「頂橋」, 因山勢雄偉,狀若活龍而得名。大巃山山頂目前有觀光茶園一座,從山頂可眺望阿里山、嘉南平原、竹崎瑞水公路及隙頂等處, 秋冬之際常有雲海景觀出現。

 

三元宮:

信奉堯舜禹三官大帝,為太平地區信仰中心,因為有求必應,香火歷久不衰。由太平國小左側產業道路而上,步行約 10 分鐘路程,亦可由太平老街步道涉級而上。

  

 

二、碧湖村

碧湖村西連著太平村,為古時生毛樹、幼葉林一帶腳伕行路所必經,隔個清水溪與瑞里、瑞峰、草嶺相望,村民大都居於向陽坡,據山遠望,恬適自得,故民風尤為純樸篤厚。據村民簡文程先生口述,碧湖村舊名「屈尺」,故名。在清光緒時,碧湖屬「大坪區」:日本統治台灣後,碧湖納入「龍眼林庄」,直至民國 54 年(1965 年)才自龍眼村分出,獨立設為碧湖村迄今。早期碧湖居民自食其力以種菜及抓野兔、山豬賴以為生,如今產業特色則以高山茶及檳榔為主。

(一)地名聚落

堀尺嶺:

從瑞峰往西看,此處山嶺呈現 L 形交叉,狀似屈尺,因此被稱為堀尺嶺。 掘尺嶺部落正好位於 L 形交叉的又角處,過去是太平前往生毛樹必經之 地。堀尺嶺居民以陳姓和簡姓居多,尤以陳姓為大家族,其祖先在清道光 年間即定居於此。

牛屎芋腳:

約莫150年前,此地有一棵俗稱「牛屎芋仔」的大樹,當時人們在農忙之餘,便聚集在樹下閒聊休憩。後來有許多開墾者陸續選擇在這棵樹的周邊定居,便逐漸形成部落,自然而然將其地名稱為「牛屎芋腳」。

溪尾寮:

為碧湖村地勢最低的部落,因位於生毛樹溪下游(溪尾)而得名。溪尾寮早年因風行種植麻竹而筍寮林立,後來逐漸在此形成了聚落。現今其居民大多已外移。

雞胸嶺:

因其山脊突出、兩側斜緩,狀似雞胸而得名。因地勢傾斜,開墾不易,居民僅有葉姓一族,以從事農耕和畜牧為主。

(二)景點介紹

慧山巖:

位於碧湖村堀尺嶺部落,供奉觀音佛祖,香火鼎盛。民國 52 年當地居民就地取材興建而成,從此會山巖即成為碧湖村的信仰中心。

禪雲寺:

 

 

位於碧湖村溪尾寮的一處半山腰上,是一座佛教的禪寺,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,寺內環境清幽,是一座與世無爭之地。

 

碧湖山觀光茶園:

為一新興的觀光景點,每到假日人潮絡繹不絕,在景觀臺上可眺望玉山主峰及觀日出、賞雲海,好不愜意。

 

 

三、紅南坑

紅南坑位於竹崎鄉的鍛繡村,交通位置可走台三線至梅山轉 162 甲縣上太平,至 太平大飯店前右轉五公里,可直接至紅南坑。據說清朝時期太平地區及紅南坑民眾為 了運送民生物資及山產,因此走出了一條山道,即是獨立山古道。

(一)景點介紹

獨立山:

早年日本人修築阿里山鐵路至此時,遇到獨立山矗立於前,工程受阻無法克服而被迫停工,工程師在一籌莫展之際,忽見路旁之蝸牛而萌生靈感,於是模仿蝸牛之螺旋紋修築鐵路,繞獨立山三週至山上,再延伸往奮起湖及阿里山,這也是阿里山鐵路全線工程最奇特艱鉅的地方之一。

獨立山古道大致可分為三段,第一段由松腳至樟腦寮,可開車至松腳起, 約需三十分鐘,最後行至車道與阿里山鐵路交會處,即至昔日提煉樟腦的工場一樟腦寮。由樟腦寮健行上獨立山有二條山道,一般登山客皆先沿鐵 路向前走過隧道後,由路左的登山口走「獨立山登山步道」上山。此步 道全長約 1250 公尺,坡度稍大,林務局沿途共舖設一千一百多級枕木步道,並可行經熱帶及暖帶林。安步行來,細賞沿途林相,倒也不覺太累。 最高點是海拔 840 公尺的獨立山,也是一個頗佳的展望點,可以眺望對面的红南坑及大巃頂。

若不走登山步道上山,也可選擇「獨立山段古道」,其入口在過樟腦寮站 的鐵路隧道口右側,全程約 1150 公尺,共有一千六百多級石階,沿小溪 拾階而上,時入森林中,忽又過竹橋渡溪,是獨立山區步道中最具古意的 一段。本段古道的終點為「將寮仔」,獨立山登山步道亦至此會合,假日 時此處聚集許多賣植物山產的攤販,可以在此稍作停留。

奉天岩:

是紅南坑的信仰中心,由將寮仔循指標上行約五分鐘可達,寺廟規模不大,對遊客的服務卻令人感到窩心,有平價版賣部、自助式廚房、休息桌 椅、洗手間等設施一應俱全,遊客可以在此一邊泡茶聊天,一邊欣賞獨立 山美景。由奉天岩旁階梯走「紅南坑森林古道」上大寵頂,這段古道長約 1850 公尺,經樓概園、孟宗竹林,需一小時步程,是獨立山古道中最長 的一段。坪頂上,東望阿里山山脈重巒疊峰,西職雲嘉南地區沃野平疇,展望更佳。

 

 

 

參考文獻:

梅山鄉估所出版之「梅山鄉誌」

梅山文教基金會編印之「梅山地名溯源」

梅山文教基金會發行之「梅山地名誌」